西庐寺官方网

菩萨第六智(第六地菩萨)

本篇目录:

如何理解楞伽经佛说的第六意识灭以及前七识灭

1、不由灭坏贪 而得于解脱贪法与佛法 平等即涅槃智者应当知 了贪寂静已入于寂静界 是名贪三昧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嗔相三昧。

2、《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 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 佛言:「建立。」 大慧言:「若建立者,云何但说意识灭非七识灭。」佛言:「大慧!以彼为因及所缘故,七识得生。

菩萨第六智(第六地菩萨)-图1

3、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

第六识与第七识有什么区别

1、六识中的意,指的是我们的意识。其中,眼耳鼻舌身被称为五识,分别对应五种感官。而第六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它是我们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思考、决策和行动的主要手段。

2、七识是在六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感,即自我意识。第七感是指人类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是人类自我反思和自我观察的能力。八识是在七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感,即超感觉。

3、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

菩萨第六智(第六地菩萨)-图2

佛教八识之中第六识的佛家命名是什么?

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蕴是一种蕴集,蕴集肯定不是单一具体的。而识是具体的一种识,识蕴与识又是两种不同范围广度的概念。五蕴五个蕴的排列,是有粗重到细微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色蕴里面含有粗重的物质部分。

佛教八识之中第六识的佛家命名是什么? 10分 [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

八识是佛教唯识宗的说法,其中阿赖耶识被看成是基本识。八识中的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都因为因缘而兴起。

菩萨第六智(第六地菩萨)-图3

而是闭门造车,把法尘翻起来分别妄想,过去现在未来,天上地下,什么都可以想,这种情况也是意识、第六识。《楞严经》里说,“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前六识其实是一个,是这个一精之明分别作用。

[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八识四智

1、转八识成四智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是佛教专有名词。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2、八识转四智:1,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 如如不动, 像一面镜子, 关照只是关照。 清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2,莫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 不区分, 没有法执我执, 没有好坏区分。

3、——先说四智:凡夫有八识(即我们常见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达到如来的境界,就转为四智了,分别是 大圆镜智 转第八识者。

4、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5、四智者,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大圆镜智,转第八识所得,显现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之智。平等性智,转第七识所得,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

6、这个四智菩提:它是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这转八识成四智菩提了。

菩萨的四智五明是什么

五明是指工巧明、声明、医方明、外明、内明,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问题一:五明指的是什么 声明 声即是声教,明即是明了。

五明分别是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及内明。

四智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眼是: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三藏法数云: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

佛教讲的五明是指 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它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

大乘佛教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萨行六度分别...

布施——有惠众生。持戒——知止。忍辱——厚德载物。精进——自强不息。禅定——无为。智慧——明心见性。

例如以六度精神打扫房间,化自己的劳力扫地擦桌,使室内整洁卫生,这是内财布施,是布施波罗蜜。工作时没有杀盗淫妄等不正的念头,这是持戒波罗蜜。

六度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 财布施、无畏施、法布施。持戒 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

施度(布施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佛教的六度: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指的是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佛教六度分别是: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施度。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六地菩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