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南怀瑾讲观世音菩萨(南怀瑾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

本篇目录:

转贴:南怀瑾先生谈“佛法五果与为什么要行善

“增上果”,我得到了一个机会,这一个人好,当了皇帝,号令天下、救世救人——这个人的增上果福报来的。

所以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让更多的人接受佛 法,接受共业这个理念,让大家多做善事,就如佛法界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凡是恶的东西我们都不要去做,凡是善良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做。 台长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因果。

南怀瑾讲观世音菩萨(南怀瑾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图1

南怀瑾先生:要重视身、口、意的清净 我们晓得佛法无论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视身、口、意的清净。

简单一句话说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这个果,谁都逃脱不了。——《老子他说》我看到许多人一生的经历,报应非常快,好像比电脑计算还要快。其实许多人就是现世报,但是受报的人自己并不明白。

关于观音菩萨的资料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后来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观音来源于印度佛教。

南怀瑾讲观世音菩萨(南怀瑾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图2

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来历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不拘,据佛教的《悲华经》记载,不拘太子因为立下使众生常住安乐的大宏愿,生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的大悲心,为此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南怀瑾念佛的三种方法

(三)瑜伽念佛 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南怀瑾讲观世音菩萨(南怀瑾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图3

南怀瑾:三种简易有效念佛法 这几种方法,多数人都可以适用,而且照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处。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南怀谨:什么是意根——第七识?

1、第七识所谓是“意根”啊,有时候好像不起分别、没有分别,那个境界里头,这是我们有念,尤其我们在这里,大家都是注重修行求道,打坐静坐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杂念都没有,清清净净坐到——那个正是念,那个正是第六识的根、意根。

2、第七识为意根,是心识的一部分,能够感知内在的念头、情感、欲望等心理活动。第八识为意识,是心识的主观部分,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和内心的活动。第九识为末那识,是心识的自我意识部分,能够感知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3、什么是意呢? 染污,就是第七识,它恒常于我贪、我痴、我见、我慢,这四种根本烦恼相应,所以称为染污。

4、意根曰胜义根(净色根):依浮尘根而能发生见闻觉知等功用。意根(第七识)是意识(第六识)所依的根。

5、喜、怒、哀、乐都是这个心识。与五十一心所法相应。第七识——称为“意根”,它没有喜怒哀乐。也称“我执识”。《俱舍论》︰‘意根通是七心界摄’第八识——也称“阿赖耶识”。是投胎的主体。

6、意根就是末那识。意根即第七识,意识即第六识。意根即意:为思量义。即思维、分别的意思。似乎不能了别。意识可以了别。意识依止意根。

南怀瑾先生开示活着多做哪些善事

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乐善布施。人的福报从何而来,那必定是布施无疑,有了福报,才能够积攒功德,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没有。按照佛法中的因果轮回之律,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得付出,不付出就不会有所回报,而乐善布施就是付出。

南怀瑾老先生在这本书里讲了 九个话题,“人生的价值”、“事业的意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 。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南怀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学佛,很多人都是一种趋之若鹜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学佛。

像有的人没钱还好,你一帮助他,他反而有本钱去作恶,所以说,没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31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怀瑾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