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佛菩萨的烦恼最大(佛有烦恼)

本篇目录:

佛教里所讲的三大烦恼分别是什么意思?

不过,在佛教中所指的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

见思烦恼”,就是众生的五欲六尘境界的执着,对“假我”的执著,就是“我执”、“我见”的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即“法执”;“无明烦恼”,就是生相无明没有看破,是非常微细的妄想。

佛菩萨的烦恼最大(佛有烦恼)-图1

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数量多,尘沙烦恼是指我们凡夫的分别心太重、烦恼太多。我们用分别心见外面一切色相,是第六意识见,是眼识见,换句话说,我们的妙观察智迷了,迷了就叫分别。

八万四千个烦恼,也可以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也可以浓缩为一个‘痴’字。痴就是不明事理,就是无知。

”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想信佛,但有太多的疑虑与困惑,忘高人指点

1、我:从这个故事,我感觉佛教有些消极,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强调”忍“,对提高科技,改变世界很轻视,甚至是阻挠。

佛菩萨的烦恼最大(佛有烦恼)-图2

2、否则的话,纵然信佛拜佛,也不是合格的正科生,而是没有注册的旁听生,这对于信仰心理的坚定与否,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皈的仪式,是请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证,并且教授三皈的内容,那就是: 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

3、信仰佛教、常常烧香礼拜佛菩萨,学习简单的经文,念佛,听高僧讲经碟学习佛经,积德行善,孝亲尊师。这是佛教的基础。2受三皈依。对佛教有了解后,就可以到寺院登记,受三皈依。

佛的最高境界可是放下?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

一心无挂,就是放下。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放下佛教就是不再追求证悟成佛。对佛教的一切法都不去思考,不去学习不去研究,不去实践,不去证悟。

佛菩萨的烦恼最大(佛有烦恼)-图3

佛法中的放下是让人放下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贪嗔痴慢疑等等。五蕴色受想行识即是人类的生命状态,因为染着贪嗔痴慢疑等等,所以给种种生命状态带来困惑烦恼痛苦。

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盘。涅盘,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即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形体灭尽,入于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

佛经中提到的六大烦恼指哪些?

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

“疑心”是一个很深的烦恼,它是根本烦恼之一。例如:有人对“四念处”这个修行法有信心,他用十多年去修学,但没有什么成就,就怀疑此修行法;因为没证悟,更怀疑那些证悟者修行证悟的成果是否是真实的,这就是疑的烦恼。

把六大根本烦恼浓缩起来就是贪瞋痴,因愚痴而生贪求,求之不得而生嗔恨,因此,无明、愚痴是众生轮回的根本。愚痴迷昧会让我们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起诸邪见、谤无因果、起惑造业、感召苦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有烦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