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学佛答问第八十九(八十八佛晚课回向)

本篇目录:

发心要精进,可总维持不了几天,是业障重吗

1、不能精进的第三点:说明佛法的应用还没有真正开启。佛法是智慧之学,以智为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越用越信,越用越精进!不能精进的第四点说明现在的实修可能还存在修学上的问题,需要反思与检查。

2、听经闻法决不是浪费时间,这是对我们的信心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让我们保持初心,持续精进的一种加油方式。再就是功课要适当。如果订得太少了,起不到作用,如果太多,又会因为完不成而失去耐心和信心。

学佛答问第八十九(八十八佛晚课回向)-图1

3、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如何证得(见得,信得)末那及阿赖耶识?

1、欲圆成佛道,必经历闻道、见道、修道、成道之过程。大乘佛法的见道——就是开悟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然后依所悟的此第八识心,悟后起修,才能究竟成道。所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2、前几天,学生提出了“第八阿赖耶识如何生成”的问题,有几位网友给予解其中我选了“唯梅子”提供的解答为最佳答案,而我仔细斟酌后觉得“T深深海底行T”老师的回答才是正确的,请各位路过者知晓。

3、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八识规矩颂》是唐玄奘法师所作。将心王八识分为四类。

学佛答问第八十九(八十八佛晚课回向)-图2

4、众生都有八个识,末那识是第七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末那识”与前六识不同,前六识是以外境为对象,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

在老家拜佛,因有事要走,可以香燃完把供品收起来吗

1、供养佛菩萨的,撤供之后都可以用,没有忌讳。供养鬼神的,布施鬼神的,这些供品撤下来,譬如三时系念,做三时系念的这些人,不管是法师、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后你再做就不灵了。

2、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3、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学佛答问第八十九(八十八佛晚课回向)-图3

4、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十八佛晚课回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