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佛说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

本篇目录:

印度佛教佛教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

(1)初期:包括小乘诸部派,上座部和分别说(一切有)部的实有说,是多元论时期。叫阿毘昙宗。经量部就是这种实有说教条的部份修正品。(2)中期:倡导性空说(绝对论)的龙树、提婆,中观系的时期。

此时的唯识思想主要是指弥勒学、无著学和世亲学,这是唯识学逐步确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在此需要对大乘唯识学产生的思想和时代背景作一简要的说明。

佛说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图1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产生背景:婆罗门教的衰落、沙门思潮的兴起、种姓制度。早期主张: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以缘起为核心的世界观,以涅_为目的的解脱观。

佛说得八识是哪些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

转八识成四智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是佛教专有名词。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佛说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图2

在《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里,说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含藏识,阿赖耶识。这八识里面会产生很多念头,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各种念头,但是的确都存在着。

八识田中种下今刚种子,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说,在我们的心识领域中,种下了今生的业力和命运种子。“八识”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七识,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

此心配合自己所出生之七转识,则能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万法。佛地真如心体者,因地本即存在,即是众生同等皆有之阿赖耶识心体也。

为什么我们看的的山河大地,佛教的唯识学却说是虚假的呢?

1、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从我们的真心创造出来的。 因为我们的内心就是在不停地变换,所以山河大地外至茫茫宇宙也就变得虚幻不实。

佛说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图3

2、佛眼中的宇宙,和咱凡人看到的宇宙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佛陀可以看到宇宙的成因和归宿,所以佛陀可以欣赏宇宙万象,却不会执迷于其中。咱凡人看到宇宙万象,会死死抱住表象不放手,一旦表象变化,就会怨天怨地痛苦万分。。

3、宇宙是由虚幻和现实两个世界构成,虚幻是母体,是因。现实是果,是女子体。

如果大乘非佛说,那么为什么各种佛教典籍中都没有提到有一种破坏正法的...

大乘佛教当然是佛说,而“大乘非佛说”是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印顺长老提出的“大乘非佛说”。“大乘非佛说”思想人本经验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之外,重点反思了其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的倾向。

因为本来大乘非佛说就是魔子魔孙所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断众生慧命,不让众生出离苦海,继续为魔所控制。大乘佛法是唐玄奘等僧人千辛万苦的从印度实地取来的。真人真事。中国也是大乘国土,所有佛门四众都是修行大乘佛法。

有人以为佛经不是佛说的,佛经都是佛灭之后的产物,大乘经非佛说,小乘经也非佛说,佛教的典籍是伪造的,不是真的。

佛说哪些经典是唯识部分

1、法相唯识宗的哲学思想之中,亦包含有深刻的佛性理念。南北朝时期,为研究、弘扬真谛所译的《摄大乘论》 玄奘带着佛性论的困惑问学于天竺,希望能够直探原典,启伸宿惑。

2、其次,推荐楞严经。这部经对佛性的描述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抽丝拨茧,层层深入,逻辑鲜明。后半部分对修行用处很大,把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境界、困难都说出来了,是禅修的必备佛经。最后,逻辑鲜明的还有唯识宗的一些典籍。

3、万法唯识: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宇宙万有无非一心所造。憨山大师云: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

4、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是同一位(只是时期不同) 讲的法也是一样的。

5、出自《华严经》。“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解释是世间所有的相都是由佛性所显现的,是由八个识所变化。所以,世间一切无非都是自己的,所以就没有你我他和大众了。而且,既然一切都是我的,所以就是一切都平等的。

6、唯识宗的理论来源除了佛说的经典之外,更多的来自于祖师们的“宗教体验”,是通过修证得到的“现量”,山河大地的本来面目,吾人内心的幽微相貌,都是“非证莫知”的。

关于佛教法相唯识学的一个问题(高人请进)

个人理解:唯识学 认为科学和万物是幻想出来的,有点像梦吧~至于这个梦是谁在做,梦醒后如何,不知道也。

唯识学是依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来抉择一切法,并认为说一切法皆空是不了义,只有遍计所执性是空的,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都是有的。可以说《解深密经》基本上奠定了唯识学的理论基础,是唯识学最主要的经典依据。

这是一个很难说得懂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证得空性,也很难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超过了我们头脑想象能力的范围,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意思,但是我们无法想象那种状态,因为心没有状态。

佛教的唯识学,是大乘佛法经由祖师之手,整理出的一门显学。它实际的初祖,为佛灭度七百年后的龙树大师。佛灭度九百年后,无著与世亲大师,建立完成唯识体系的精严论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唯识学是佛法中最难理解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