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发慈心会消灾吗学佛(发心慈悲)

本篇目录:

有施者得福,慈心者元怨,为善者消灾,离欲者无恼是什么意思

1、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2、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一)、佛宝 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佛意译是觉者,就是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并能指导众生皆达圆满觉悟的大圣人。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

发慈心会消灾吗学佛(发心慈悲)-图1

3、可谓慈悲悯念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往生佛国,离苦得乐。 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 极乐世界七宝徧布,光明无量,无情畅演法音,圣众广宣妙义,具有无尽功德庄严。

4、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五戒”:杀、盗、淫、妄、酒,五种戒。现在有很多人受过五戒了,这都叫居士了。“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瞋、不痴、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这个恶,不做了,就是善。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十善: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发慈心会消灾吗学佛(发心慈悲)-图2

“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

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 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

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包括邪淫及一切五欲之境的放逸之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离贪欲、离嗔恚、离邪见。三皈五戒要去寺院,由出家僧众主持仪式来给你传授,五戒可一次性全授,也可以分开授。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引佛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发慈心会消灾吗学佛(发心慈悲)-图3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1、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

2、破财消灾从周易算命上来讲是存在依据的,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破财消灾,因为它在符合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能量转化原则,但是从八字命理上来说还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够破财免灾。

3、祈求消灾、延生的人,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续造恶,这即是忏悔。而且以做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不再索还旧债。

4、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著转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发心慈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