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物欲学佛(佛教说物欲)

本篇目录:

学佛怎么对待物质生活?

对于世间应尽的责任,自己就应该尽力;对名利地位不去执着,凡事尽心尽力之后,成败得失就不去计较了,随缘。

由此可知,在苦乐之间的中道生活,那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二)从五乘佛法上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所谓五乘,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学佛的五种阶位。

物欲学佛(佛教说物欲)-图1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这念心要能知足常乐才是重要的。一般人以为有钱就是富有,没钱就是贫穷,其实许多有钱人他们内心的世界是非常匮乏的,如同沙漠一般贫脊;没有钱的人,如果能知足常乐,心能清净自在,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佛法是讲因缘果报的,心中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想贪财富也是得不到的,但心中有的福份通过努力的外缘,如果因缘和合的会是会获得的,但不要忘了宣化上人曾开示过: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学佛者该时尚吗?怎么理解?

重点在于,学佛,应该学习放下的是对一切的执着,而不是一切。所以呢,学佛不会要求你一定要过上简朴的生活,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只需要放下的是执著,这样子会让你更加自由。

不要当成另类,跟一般人一样就好了吧。太过花俏,也感觉很奇怪。太土的话,人家看了也不舒服。正常点就好。不要一学佛就搞得不正常的样子,让人一看就怪怪的,那就不好了。

物欲学佛(佛教说物欲)-图2

附庸风雅跟随潮流的也是有的。学佛贵在发心,是为了脱离恶趣,还是为了解脱自己或者利益众生?佛法浩瀚,不是表面浮夸的潮流风,这是形式主义者所不能认识到的。

真正的僧人心底清净,又长期吃素,不仅没有汗味,甚至有修为的僧人身上还要有淡淡的香气,佛经中有一语“众香所在”即是指的这个意思,不要拿他们与我们俗人相比,不要以俗人的观点和立场去揣度他们。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戒 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

佛法不是要把一切都看做虚无,而是说需要理解“分别”的“空性”,也就是说需要从实际反映出的物质世界中理解变异和无常,也就明白喜欢或不喜欢其实也是无常,只要心中不生出执著,就不会有继续出现的烦恼。

物欲学佛(佛教说物欲)-图3

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放不下」

1、连身体都不是的。人熟睡了,把身体抬走了你都不晓得,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所以要看破!放下你才能入佛法,才能契入,放不下没入进去。

2、我认为学佛的人大多是看不破,放不下。看破了,不一定能放下。放的下不一定能拿得起。如果看破了,想放下时,自然放下,想拿起自然拿起,从不克意拿起或放下,但一切都合“道”,才成佛了。

3、学佛也需要渐进,学佛要戒才能定;定了智慧才会打开;持戒你的恶才转善;修定了你的迷才开悟。开悟了,明白了因与果,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此时你的业障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4、众生还不离开,那就要修学一些回遮或遣除违缘 之法,强行令其非人众生离开。念佛时心静不下来怎么办,简单说一下念佛 方法。

5、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对于现实生活有足够的影像和改变,否则没有切身体会,只有自己没有证明的理论,恐怕有十足的信心也是很难的。想做到放下,需要现实的感应,信心是由感应激发而来的。

6、情执是比较难以放下的,尤其是男女情爱的“情执”,对色欲、情欲、性欲的执着,是修行的最大障碍,如果放不下,则难以有良好的结果,最多能修个人天福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说物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