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什么是断三缚结(佛教断三结)

本篇目录:

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佛教用语。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知、道,意思是觉悟、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共有三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其中佛之菩提是最高的觉悟和智慧。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

什么是断三缚结(佛教断三结)-图1

菩提的意思是: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拼音】pú tí。【基本释义】意译“觉”“智”“道”等。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堪笑世人懵懂,不识菩提路径。

菩提的词语解释是:菩提pútí。(1)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菩提的词语解释是:菩提pútí。(1)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拼音是:pútí。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ㄆㄨ_ㄊ一_。结构是:菩(上下结构)提(左右结构)。

佛教修行证得果位一定要修四禅八定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1、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须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证得的第一个果位。小乘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

2、四禅是指: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四禅八定是指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

什么是断三缚结(佛教断三结)-图2

3、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4、四禅是为了破二元对立的有色界,破苦破乐,证无乐之乐境界。

5、四禅八定--各种禅定的差别 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 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 的心很散乱。

6、四禅八定属于世间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所以四禅八定重要性不可忽视。

什么是断三缚结(佛教断三结)-图3

求问,所有的小乘果位对应的大乘的菩萨位次(华严五十二位)。_百度...

1、大乘菩萨的阶位。即始自发菩提心,终至成就佛果,其间可分成五十二个阶位。

2、佛、菩萨、罗汉的说法是按照大小乘做的简单划分。如按大乘圆教之义,则把成佛路上的果位分为五十二个阶位。

3、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

4、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

佛教里面的“不疑”与“戒取见”有冲突吗?

断了疑见的人,对“一切法法无常”有明确无误的认知,不会对这方面的说法迷惑不解。戒禁取见:未断我见与疑见的人,会受制于一些不如法的戒律,以非戒为戒,戒为非戒。佛世时,这种邪见很多。

戒禁取见,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如见牛狗死后生天,乃学牛狗之所为,食草啖粪,修非因非道之行。系以非因为因,非道为道之错误看法。疑见,疑佛法僧三宝,永失善根。

戒取见是佛教术语,指以戒为取,或以戒为执取,或以戒为所缘,或以戒为能缘,或以戒为所缘境,或以戒为能缘境,或以戒为所缘境之能缘,或以戒为能缘境之所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教断三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