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斯陀含果什么特点(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本篇目录:

金刚经中提到:须陀洹果位,斯陀含果位,阿那含果位分别指??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中修行次第的四个阶段(果位),合起来称为“四果罗汉”。也就是说,要修到“阿罗汉”这个层次,要先后经过这四个阶段。

初果叫须陀洹,汉译“入流果”,也就是破三界的见惑,得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汉译“一还果”,也就是破除欲界的前六品思惑,只要还在欲界轮回一次就能断尽欲界的思惑,不再在欲界轮回。

斯陀含果什么特点(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图1

声闻有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四个果位的证果,每个果位之前的修行位,就是”向“——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

四果指南传佛教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 死后七往来。

(名数)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为须陀洹果Srota%panna phala,巴Sota%panna phala,斯陀含果Sakrda%ga%mi,阿那含果Anga%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三果翻名为预流果,一来果。

佛家果位分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斯陀含果什么特点(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图2

名一往来的斯陀含再来人间有什么习性?会不会因为遇到恶缘作恶导致入恶道...

证斯陀含果后,并不是入涅槃,而是生到天堂。因为天堂寿命特长,所以,在天堂命终下生人间,此时,人间往往是无佛时代。在无佛时代,已经没有佛法了。

须陀洹有没有这个意思,我得须陀洹了、我证须陀洹果了!这是释迦牟尼佛测验须菩提,就跟宗门讲的你会么、你懂吗;测验他。

正定聚,又叫正性决定、决定正向于正觉,成为须陀洹之后,再也不会转为凡夫,必定到达最高的觉悟。

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所以玉帝的年龄大约等于一百几十亿岁,大概相当于宇宙还未形成时的年代),终为千古一圣—玉皇大帝。

斯陀含果什么特点(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图3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按照佛经理论,仙人圣人都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证得斯陀含果的可享天上人间往返七次而不堕三恶道,七次后便得阿罗汉果位。这些都是佛学知识,知道一些很好啊,断疑生信是人之常情。

请问佛教的须陀泹果是什么?证须陀泹果能断除凡夫的见惑思,什么才算是...

须陀洹是小乘初果,若能证得,则是无始劫以来第一次可望不再流转生死;因证得须陀洹之后,即使最钝根人,也只需要七次人天往返即可永离轮回。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预流果,断了五个见惑,但是,根本思惑还没有解脱,因为余习未断,所以要七还人间。余情是剩余下来的情感,断不了的,还是要七还人间才能了。如果七还人间时,不晓得再进修,还是会后退的。

小乘果位: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

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二斯陀含果,译云一来。

所以,莫要执着得证什么什么果。发愿度化一切众生而成佛,老老实实的断烦恼。这才是比较切实的做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