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入菩萨行论2(入菩萨行论22课思考题答案)

本篇目录:

佛教中的六种垢染怎么解释

1、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2)比如吃饭时,如果碗同洗干净,里面有许多污垢,则不能使用,否则对健康有损。

2、恼,害,恨,谄,诳,憍。 六垢介绍: “六垢”又称六垢法、六烦恼垢。能染污心者称为“垢”,“六垢”乃烦恼之异名。即指恼、害、恨、谄、诳、憍等六种能染污吾人内心之不净法。

入菩萨行论2(入菩萨行论22课思考题答案)-图1

3、又作六垢法、六烦恼垢。能染污心者称为垢,为烦恼之异名。即指恼、害、恨、谄、诳、憍等六种能染污吾人内心之不净法。据显宗论卷二十一载,诳、憍二者从贪生起,害、恨二者从瞋生起,恼从见取生起,谄从诸见生起。

4、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色: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声: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

5、垢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犹污染。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垢染之秽,纤瑕不巧,尘_之小,许难沾智。

为什么要学入行论

1、《入行论》给我最大的启发的一句话: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决不失去快乐的心情。《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是古印度高僧寂天所作。他是公元7到8世纪的佛学家,被称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入菩萨行论2(入菩萨行论22课思考题答案)-图2

2、这本论是告诉我们菩萨如何修行的要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金刚经,般若经。都简单易懂一些。

3、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即知识,智慧。是通过宗、因、喻所组成的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三支中,因是主要部分,故称因明。包括逻辑学和认识论(又称量论)。逻辑学部分,研究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4、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正知正见,指导个人修行。学习《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入行论》哪一个都可以,两个都是基础,根据个人的需要来选择,没有什么具体规定。

5、学习难度到也不是大到怎么样都学不会。学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有个合格的老师给你讲解清楚,另外就是想要把学到的内容真实的证悟,就要下很大的苦功,这个对末法时期的现代人来说比较不容易。

入菩萨行论2(入菩萨行论22课思考题答案)-图3

求:入菩萨行.txt

内容简介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最具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最后达到般若境界。

入菩萨型论 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 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译礼,是翻译者在翻译之前加上的顶礼句。最初是噶瓦巴匝翻译的,之后仁钦桑波翻译过,后来罗登写热巴也翻译过,所以前后翻译了三次《入菩萨行论》。在翻译之前加上了顶礼句。

勇识(P I.55):指尚未获得佛果的因地菩萨,由于他们在多生累劫当中利益无量众生、度化无边有情,内心却不产生恐惧或畏怖,故将这样的勇猛大德叫做菩萨。

入行论是什么经?

1、有个根本原因,就是佛在世时宣讲无量寿经多次(至少三次),因为这不经对末法一万年的众生最契机最容易得度,也是最容易成佛的一个法门,所以古代译本有12种,最后传下来只有四种,加上后人的一些汇集本和删节本。

2、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3、此处在藏文中是“菩萨摩诃萨”,意即大菩萨。有些论典中认为,一至七地称为“菩萨”,八地以上才是“大菩萨”。但这里的解释与《入行论》一致,指凡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都可以称为大菩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入菩萨行论22课思考题答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