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受具足戒菩萨戒的简单介绍

本篇目录:

佛教中的三坛大戒是指哪三坛(要求直接明了的回答)?

1、【 三坛大戒 】 我国特有之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初坛授沙弥、沙弥尼戒,二坛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坛授出家菩萨戒。

2、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针对出家人的传戒特色,在特定的时间内设立传戒坛场,延请大德高僧分三次分别传授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称为“三坛大戒“。

受具足戒菩萨戒的简单介绍-图1

3、三坛大戒是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

藏传佛教中什么是沙弥戒?什么是比丘戒?

1、沙弥戒和比丘戒是佛教中两种不同的戒律。沙弥戒是佛教中要求沙弥(指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所必须遵守的戒律,其核心内容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2、沙弥是指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而比丘则指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称作比丘(俗称和尚)所谓沙弥,俗称“小和尚”,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 samane 或 sammir,或于阗语的 ssamana。

3、沙弥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比丘, 佛教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

受具足戒菩萨戒的简单介绍-图2

4、三坛大戒,是佛教出家人,一次性所授的三种戒律,分别是沙弥戒、比丘戒、梵网经菩萨戒。戒期以一月为限,礼请高僧大德来分别传授,因为要依次登沙弥坛、比丘坛、菩萨坛,故称三坛大戒。是佛教出家人一生非常重要的大事。

5、普通的佛教也有沙弥戒和比丘戒,还有菩萨戒。主要是要求需要戒的数量的多少。沙弥不算真正的法师 比丘就是真正的法师了。菩萨。。已经达到菩萨的境界了吧。

受了菩萨戒是居士吗?

居士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现在大多拟用最短篇幅,将佛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如下,约可分成佛部、菩萨部、明王部、天部、眷属部等五类。

如果修菩萨道的居士,另外可以加受菩萨戒,这虽不是《阿含经》中的规定,但在大乘佛教的居士,确有受持菩萨戒的必要,因为受戒一事,相似于宣誓,且比宣誓的意义更庄严,比宣誓的效用更宏大,戒的力量乃是抗恶性极强的防腐剂。

受具足戒菩萨戒的简单介绍-图3

就是菩萨戒。常见的菩萨戒有两种,一种称为“在家菩萨戒”,居士受菩萨戒基本都是这种。还有一种称为《梵网菩萨戒》,这个菩萨戒一般出家人受。寺院很少传授此戒给在家居士。但有少数寺院传授给老年居士。

居士是佛教徒受过“三归”、“五戒”者。大戒。又叫”比丘戒”。居士受大戒就是居士获得比丘尼的资格。

居士是佛家的!在家居士有五戒、八戒、十善戒、菩萨戒。

佛教徒在受了三皈五戒后,方能称为“居士”。受大戒又叫受“比丘戒”,即具足戒。

佛教中的七众还有哪些称谓

1、戒律性身份称谓佛教徒有四众和七众之分。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则是在四众之外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这7种名称均为梵语译音,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最常用的书面称谓。

2、龙众: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众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夜叉: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

3、僧团组织中的比丘、比丘尼和优波塞、优波夷,合称“佛门”四众;另有沙弥(小和尚)、沙弥尼(小女尼)及叉式摩那(学法女),通称“七众”弟子。这样,佛弟子人数就相当可观,遍及16国。这是其他宗教所不能比的。

4、你好!佛教留众,意思就是同意接受来寺之众,这里的众主要是指佛门七众弟子,究竟是哪七众呢?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优婆塞;优婆夷。

5、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6、沙弥尼、沙弥)共五大类;一种是在家学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净肉;可以恋爱结婚生子,称为男在家众(优婆塞,俗称男居士)、女在家众(优婆夷,俗称女居士)共两大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