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学佛能力自述(个人学佛感悟分享)

本篇目录:

请问学佛人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生气不发火?言语精简自述

1、去除贪嗔痴慢,不争名闻利养,自然不会生气。由于习性使然,日常还会不自觉生嗔念(生气)。实际上,贪嗔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没有贪念,心里没有迷惑,人也不会生嗔心。所以贪嗔痴三毒是一个东西。

2、既然已经学佛,当明了死亡只不过是另一轮新生命的开始,还有什么好怕的。你有信心和把握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学佛能力自述(个人学佛感悟分享)-图1

3、学佛修行人要以宽广的胸怀来包容家人或同事、朋友以及师兄们,为社会付出一切来提高自己的修证与菩萨的博大精神,这才谈得上是跟随菩萨的大乘行者。

4、生气若是手段就无碍。爱语不一定就是和声细语,比如小孩要打要骂才听就得打就得骂。心痛仇恨就是放下执着。老实没错。

5、学佛也要活学活用。打你骂你时,你要明确告诉他你不希望挨打挨骂。同时可以躲,甚至可以打电话叫警察。学佛是为了自己得解脱,如果你和对方有学佛的缘,才能改变对方使他学佛。

6、学佛就是修心的过程,在自己内心平静的时候在外就会显露没脾气,没脾气当然也不会生气。不怨别人,说的是在自己处理事务的时候能够内心平和不站事物之中,能离开事物表象站在公立的立场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怨人的状态。

学佛能力自述(个人学佛感悟分享)-图2

部分“学佛者”应该反省自己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1、如何做一名菩萨?看《华严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相信看后一定会帮助你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发心菩萨。第三:相信种子有自然生长的能力,他也需要有一个生长的时间。

2、佛菩萨为众生广开大门,佛教徒毫无门槛,来着不拒去者不留。这就导致学佛者素质良莠不齐,并带有自己现世多生的烦恼习气。但这也不能因此关上佛门,因噎费食。只要能接触佛法便已种下善根,我们不能对别人要求太高。

3、学佛者如果能够即使是很微小的事,也不离开善恶。见不善要内自省与忏悔,见善要齐贤。若是对的人、事、物,我们赞叹,若是不对的,我们要赶紧远离,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合群,自己是否有和他人一样的心态。

4、对学问真诚的人不多,作为凡夫的我们,以自我中心挟着点知识卖弄的心态是心行的主流,或者是因为耐不住学问的寂寞,一种交流的渴求驱动吧。毕竟,这些钻研佛学的人,在生活中是得不到交流欲的满足地。

学佛能力自述(个人学佛感悟分享)-图3

5、【学佛者】:运气也好、命运也好都是因果 【无神论者】:什么是因果? 【学佛者】:说抽象一点,因果是贯穿宇宙万事万物的 一条“红线”,宇宙万物无不在因果规律之中。

学佛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业障消了,菩萨加持了。家庭平安了。身体没有臭味了。相貌端正。没有烦恼。心灵有个去处。

学佛可以改变命运。很多人都会抱怨命运不公,越是抱怨,越不得好运。

学习了佛教礼仪后,最大的感受是人要善良,善于的人自有公断。

学佛,肯定能得到利益,真正的大利益,得到的利益多得数都数不清。世间利益,出世间利益,你统统都能得到。世间利益跟因果挂钩,人生再世,种种的福气,发大财、做大官等等都跟你自己种下的因有绝对的关系。

一个关于用心学佛的故事

1、龚自珍是对中国近代思想风气影响甚深的一位人物,他21岁开始“究心经世之务”,28岁师事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他与林则徐、魏源等结识,以公羊学抨击时政,倡言变法,是开晚清一代议政风气的杰出人物。

2、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3、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

4、最开始夏丏尊对此颇为懊恼自责。在他那时看来,学佛出家是一件苦事。他认为自己将友人劝上了一条苦路。不过随着弘一大师的言传身教,夏丏尊终于改观,理解了弘一大师在出家生活中的乐处。

我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我是如何开始学佛的)

我此生一定要修成正果!百年后一定要去极乐世界!此愿一发,佛菩萨就会知道的,就会给你安排修行程序!守戒、安心、入定、生慧、慈悲救度。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前也有一个不断接触的过程。

每天早晚打坐15-30分钟(打坐若不懂,我另外再教);这是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尝试把“五戒十善”运用到生活中(这个要展开就多了)。

静坐本身并不是修行,成长与发展才是真正的修行。当你成长时,你会真切的有所感受,不必茫然问道:噢,上师,我到底是不是在学习?有没有进步啊?实证的经验只有你自己知道,不是上师或其他人所能经验,你可以判断自己的进展。

第五步,选择法门实修。打下了坚实的“信”的基础,明确了学佛的正确目标、能够按照“机法相应”的原则找到适合自己根机的修行法门,“解、行、证”三个阶段自然不在话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人学佛感悟分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