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财富是对学佛的肯定(佛说人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

本篇目录: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

1、所以说,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关键是看自己的发心,看自己是在哪一个层面上修行。如果从出世解脱的层面来说,就不应追求财富;如果想进一步发菩提心,那么,以财富来利益众生,也是行菩萨道的途径之一。

2、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一方面,我们又要通过财富去交换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学佛的人同样需要财富作为生存保障。那么,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明了因果 佛法告诉我们:如是因感如是果。

财富是对学佛的肯定(佛说人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图1

3、三佛教徒能否追求财富:应根据情况分别看待,学佛者要不要追求财富,关键看自己的发心。四怎样追求财富:首先要明了财富的因果,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广种福田,同时重视今生的努力,奉公守法,开源节流,财富就会日益增长。

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佛陀是位大富贵的圣者,在家时是富贵的皇族,出家成道后更富甲三界,为众人王所独尊供养。成佛肯定是双赢的,不只人格富贵完美,经济资财上更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佛国里的财富珍宝,岂是天界和人间所能够比拟的。

一佛教如何看待财富:财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又能合理使用,没有贪著之心。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二财富与道德修行:道德是追求利益应遵循的准则,利益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

合法的财富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财,能用来作福利人,钱财越多越好。

财富是对学佛的肯定(佛说人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图2

离开钱财,你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每个人都爱钱,追求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钱财的多少,是有因果的法则,你今生能拥有的钱财是多还是少?跟你原来是不是修到了善因、福因有关系。

佛教深刻地指出:苦与乐不是缘于外境,而是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痛苦是烦恼和贪欲引起,快乐由慈悲和智慧而得。想寻得真正的、究竟的快乐,唯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去开发。幸福的消失不是因为财富的增长,而是因为烦恼的增长。

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藉势苟得:利用职权替人办事,从中捞取钱财。 经营非法:包括漫天要价、短斤少两等不正当经营手段。 诈骗投机:包括造假贩假、以次充好等非法经营方式。 赌博淫业:开设赌场或色情行业以牟取暴利。

所以,我们一定要如法地追求财富。如法求财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正如佛陀告诉我们的:开源就是掌握各种谋生和致富的手段,节流就是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同时,我们还要勤修善业、培植福田。

财富是对学佛的肯定(佛说人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图3

学佛就是为了避恶趣善。佛弟子当然可以求财,以及其他一切世间善法。但是不能贪求,不能为求人天福报而造恶因。佛教发财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求是追求,不是祈求。

佛教认为我们既不能极端排斥金钱,也不能过分地去追求财富,应该有「中道」财富观,概括说来就是「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勤恳为要,正命求财」。作为公民,我们不能违背法律的规范;作为佛弟子,我们还不能违背戒律的准则。

学佛,可以让贫穷变富贵?

先明白什么是富,什么是贵,才会懂得佛法可以让学佛人变富贵的道理之所在。

所以我们身为佛陀的弟子,绝对不可能越学佛越贫穷的,学佛应该是越学越富贵的,这样别人看见学佛原来这么好,也必会趋之若骛跟风来学,谁又不想自己富而且贵哦?越学越穷,皆因你不得法。

佛菩萨是慈悲的、圆融的,虽然不能直接让你发财,但他可以教你发财的方法——布施、行善积德。

像弘一大师,他不是贫穷,实在说,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像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不要以为他贫穷,实在说他是很富有的。

富贵的人,就是要能变废为宝。把丢弃的东西,能庄严起来,佛门很惜福。就在这里。人类需要的东西很少,而且已经足够用了,只是我们浪费。所以穷人是因为浪费的缘故,看到好的,丢了旧的。

佛教是如何看待金钱及富财等物质享受呢?

---佛法对钱财的看法,有净财和不净财之别:用清净正当的方法得来的钱财就称为净财,如果是巧取豪夺或偷盗诈骗得来的钱财就称为不净财。--- 私房钱也是如此,有的私房钱是清净的,有的私房钱却是不清净的。

得到财富的正因是布施。人去使用金钱,勿被金钱所控制。

一佛教如何看待财富:财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又能合理使用,没有贪著之心。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二财富与道德修行:道德是追求利益应遵循的准则,利益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

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财富才真正属于我们,济群法师也是通过对于“财富”的理解,进而说明“空”的概念,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的,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告诫我们不要执着于财富。

财富意味着什么佛弟子

所以我们身为佛陀的弟子,绝对不可能越学佛越贫穷的,学佛应该是越学越富贵的,这样别人看见学佛原来这么好,也必会趋之若骛跟风来学,谁又不想自己富而且贵哦?越学越穷,皆因你不得法。

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财富才真正属于我们,济群法师也是通过对于“财富”的理解,进而说明“空”的概念,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的,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告诫我们不要执着于财富。

在这段偈颂中,佛陀告诉佛弟子,可以从事种田、经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家具出售等职业。从事这些正当的职业,再配以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则财富自会与日俱增。 佛陀反对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利益。

财产是五家共有,天灾,强盗,疾病,官府,败家子都会把你的财产夺走。在保证自己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有财产应该多布施,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财富。佛讲的“财布施,得财富”。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 “敬田”。“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福报则生生世世永远享之不尽。

佛弟子都认识到财富来源于布施,但是很多人布施的动机却是为了求财,虽然说引人进入佛门,要先以欲勾牵,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求财的心态去学佛,会让这个人更加迷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说人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