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楞严经义贯学佛网卷二(慧律法师讲解楞严经义贯)

本篇目录:

成观法师人物简介

又,由于台北县树林福慧寺上钦下因老和尚高足体会法师之引介,成观法师于2010年4月24日蒙钦因长老传授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自此,成观法师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贤首宗及慈恩宗(亦即华严宗及唯识宗)的传承,责任重大。

成观法师,修行是修第二识。成观法师,台北市人,1988年于纽约庄严寺依天台宗第45代传人上显下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于台湾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

楞严经义贯学佛网卷二(慧律法师讲解楞严经义贯)-图1

高原法系·贤首宗(华严宗)兼慈恩宗(唯识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楞严座主 法华译主 华严译主、成观阿阇梨是当今佛教大德,大善知识。慧律大法师常在讲座中称赞成观法师为大德。并2次选用成观法师注解的佛经作为课本。

成观法师于2010年4月24日蒙钦因长老传授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自此,成观法师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贤首宗及慈恩宗(亦即华严宗及唯识宗)的传承,责任重大。

佛教---众生本来就具有如来真心,可是为什么会迷、会被烦恼执着蒙蔽呢...

1、众生皆有佛性,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力,所以说是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性,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所以“心性”其实就是“佛性”。

2、那麼,真心能够假藉诸缘出生万法的功能以及他本身本来具足的功能,就是所谓的妙真如性,也就是佛性了(楞严经称之妙真如性,圆觉经称之佛性,在其他如来藏经系列,也有被称为如来藏性)。

楞严经义贯学佛网卷二(慧律法师讲解楞严经义贯)-图2

3、“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地讲就是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

4、因为被幻化而成的假相所迷惑,不能自见本性,所以是众生。拥有了诸多迷障,所以无明。佛陀教化众生打破无明,见自本性,这就是佛陀的教法,亦称为佛教。

佛在《大乘起信论》中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说的是宇宙...

1、三细与六粗之合称。为根本不觉所生之三种微细相,以及更以境界为缘而生起之六种粗显相。 三细者,即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因其相微细难知,故名三细。

2、无明:指众生对缘起、对真理无知的状态,是烦恼的根本。在这里,无明产生了三细和六粗的相。三细:指的是三种微细的相,分别是业相、转相和境界相。

楞严经义贯学佛网卷二(慧律法师讲解楞严经义贯)-图3

3、一般大乘经上也有说到,但是不详细。大乘经里面说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用这个方法来讲,讲得没错,一点都不错。

4、一念无明,凭空而起。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秒的波动频率),念念有形,形皆有识,遂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万事万物。一一一「楞严经」上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5、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相即业相、转相、现相。以下解释境界为缘长六粗。

6、原文: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译文:前面已明一念不觉生三细,即业相、转相、现相。以下解释境界为缘长六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慧律法师讲解楞严经义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