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即生菩提心上一句是什么(菩提即歇歌词)

本篇目录:

谁能告诉我发菩提心,知病即药是什么意思啊,期待高人指点

,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菩提心,就是圆满无上智慧之心,它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又是两者的统一体。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即生菩提心上一句是什么(菩提即歇歌词)-图1

发趣义(所依)【发趣之金刚不坏】发趣即发心趣无上乘,此非当初一下即了的自相。由资粮加行,地地胜进至於究竟等觉,皆名发趣。所以是贯彻道果,始终意趣。

地狱在自身中就有表现。此时如何发菩提心呢?这就需要你那个心啊,不要住在病上,要发心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没得病,这样子你没想到自己,把心入到别处,心就不注意那个病了,就可能减少痛苦。

“菩提”一词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

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下种出自哪里

1、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是觉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须发过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欲得成佛,终无是处。

即生菩提心上一句是什么(菩提即歇歌词)-图2

2、法师开示:《菩提心论》:“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这一句是真的,菩提心不是物质现象,我们五根缘不到。五根是眼耳鼻舌身,缘不到。这是物质,物质只能够缘色相,能够缘色声香味触,这能缘。

3、)教证:《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当下承当,自然无郁,什么意思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的意思为佛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佛性,而这个佛性与佛无二。只不过这个佛性被我们本身的贪嗔痴即所谓狂性所遮盖,所以不能感受到佛的境界。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明静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静无染,光明遍照。意思就是这样。

即生菩提心上一句是什么(菩提即歇歌词)-图3

狂心顿歇的意思就是那个纷飞的妄念能止息下来,当你没有那个妄念时,你的心就是清净的心,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觉悟的心。菩提心不是没有心念。菩提心也是有心念的,这就是智慧,也就是般若。

佛曰【上求菩提’下化永生】是甚么意思

以一句惯说的话来讲:发菩提心有两大目标:向上,成佛是我们的目标;向下,度生是我们的目标。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此意。

如上所说,很少有人能真正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菩提心),佛教就逐渐转变为:为了众生的需求而存在于世间:求升官发财,求健康平安,求保佑,求灵验,求这一世不行,就求下一世。

仓央嘉措 《我问佛》以第一人称和佛的问答形式,有人一生的八苦、别离、感情、生死等等。写出了许多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真谛。十一篇很感人的文章。《问佛》,一首极具禅意的诗歌代表作,原作者系江西省德兴市诗人程东武。

“佛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佛曰:烦恼即菩提”,坛经中,六祖慧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菩提是觉醒、开悟、智慧的意思;烦恼是迷惑、愚昧、困扰的意思。悟了是菩提,迷中是烦恼。

“烦恼是苦,菩提是乐,苦非乐故;烦恼是暗,菩提是明,暗非明故;烦恼是业识妄心,菩提是清净真心,妄非真故。”菩提来自于烦恼。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

烦恼即菩提是指烦恼本性与菩提自性,非一非异的不二性。烦恼本性,生灭无常,是众生心一念不觉而产生的无明幻相,其本体当体即空,与菩提空寂本性,本是不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菩提即歇歌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