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什么是戒体大安法师(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何解)

本篇目录:

居士五戒是什么

居士五戒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修行的弟子制定的戒律, 居士五戒的内容在显宗和密宗里没有什么区别。不杀生不仅是佛教的戒律,有些杀生行为世间法律也不允许,在家居士应该都可以受持这条戒律,做到不难。

不酒戒: 人若酒逸狂悖,昏愚,有智慧。若不者,是名不酒戒。此其他宗教一,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便也接受了作佛教徒行准的五戒。

什么是戒体大安法师(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何解)-图1

居士守五戒是最简单的要求,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喝酒。 问题二:居士五戒是什么意思 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本是印度沙门传统中普遍接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佛陀沿用并发展了其中的内涵,以此教导弟子,作为佛教修行者的最根本戒律。

居士:本指正式受过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现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优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优婆夷即女居士。居士戒律:五戒(在家生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居士五戒第三戒,“淫”,就是与在夫妻关系以外的人发生的性行为都算犯戒,并且是重罪,不可悔(也就是会破掉戒体)。破戒,下地狱一劫。如果没有受持戒律,那破戒的罪就没有了。但是仍然有罪,仍然会有果报。

什么是戒体大安法师(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何解)-图2

五戒就是——戒杀生,也就是不杀生!主要是不能有心的去杀死生命。戒偷盗,也就是不偷盗!用公家的东西也不可以。

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有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

如果他没有死亡,则不犯根本戒。 这四个条件是一个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才犯根本戒,所以,根本戒不是很容易能犯的。犯了根本戒,相续中的戒体就消失了,要重新受戒。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生命有了归宿,心就很安定。前些年,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家里和工作上的烦恼很多。通过念佛,我慢慢学会了放下,看开了很多,虽然还做不到境界现前时一心不乱,但碰到烦恼的事,只要提起佛号,就能让自己很快摆脱出来。

什么是戒体大安法师(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何解)-图3

简单生活,简单爱,想把每一分都做好。 素年几时,简单生活,不追逐名利权位,端坐于季节的末梢,静听风吟,坐观叶落,在喧嚣中,守着一颗连心尘不染,于生活中寻求一份稳稳的安暖。

平平淡淡才是真,远离世外的纷争与世俗,让你的心静下来,去享受平淡的人生,去感受人生的真,让你的心得到一方净土,做下深呼吸,感受生活的律动。

大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任什么职务

1、大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没有担任职务。大安法师,俗名魏磊,出生于1959年3月12日,江西南昌人,现任净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住持、《净土》杂志主编、净宗研究生班导师。

2、大安法师全名为大安广法师,原名杨春生,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被誉为“天然的禅师”,曾经是中国佛教协会执行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特邀嘉宾等。

3、大安法师的师父是净慧老和尚。净慧,男,1937年出生于湖北黄梅,先后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与柏林禅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教育家、法脉传承人,曾任赵朴初秘书、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法音》主编等职。

4、当代中国佛教的高僧也是层出不穷数如繁星。耳熟能详的有台湾的慧律法师,十一世班禅、十七世大宝法王、学诚法师、界诠法师、济群法师、索达吉堪布、成刚法师、传喜法师等等。若是细说恐怕是举不胜举了。

5、此外,大安法师还积极参与佛教界的各项活动,曾多次参加中华全国佛教协会的全国及地方委员会活动,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安法师的禅修功夫 大安法师在禅修上的造诣也是非常深厚的。

动物实验所造的恶业与果报有哪一些

杀害了动物肯定就是造作恶业。会得什么果报?今生杀这个动物做实验,未来某一世就会投生成动物被它拿去做实验,一报还一报,对等的。所以,佛教对于用动物做实验的态度肯定是不赞成的。

小白鼠帮我们造出人造器官等等。小日本用老鼠培养鼠疫病毒残害中国人,美国在越战期间制造了蟑螂间谍打击越南人,这都是把无意伤人的动物用作了战争工具。对于动物来讲,他们也有神经甚至情感,随便杀死他们是不人道的。

怨伤脾,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恨伤心,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只要是杀业就会受到果报。这个不论是为了科学还是为了口腹之欲。不能因为科学这个堂而皇之的名词而掩饰了杀害动物的时候给动物造成的恐惧与伤害。

问8:好的习性是善业,坏的则是恶业,那么老虎捕食弱小的动物岂非不断地造恶业,永受恶报,少有翻身投生善道的机会?答8:是的。

士用果。比如,现在造的罪业,如果不忏悔,它时时刻刻都会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这叫士用果。行善同样也有这四种果报。此外,还要谈谈造共业的果报。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如果犯戒了不忏悔,那就是错上加错,罪过会更严重,真心忏悔就可以了。凡夫很多时候认识不到自己的习气和过失,这个也需要过程。认识了错误要改正错误,也需要过程,不是一下就能够改掉的,但是必须要受戒。

以前犯的时候多,现在犯的时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现在在乎了。不断修炼,最后就不犯戒了,就彻底清净了,那时候你就成佛了。这也是有过程的。你因为怕犯戒,然后就不受戒是错误的。

你受戒了以后,如果犯戒了,你可以自我更新。 不受戒,也是可能犯法,一样有罪的;受戒以后又犯戒了,虽然轻微的戒律可以忏悔,当然还是很遗憾的事情,不过在佛经里面说:「破戒不是很严重,破见很严重,思想上错误了比较严重。

如果违反了戒,自觉做不到,就到佛前忏悔、舍戒,如果自认还能持守,那么还可去重受。五戒里若只能做得到一个戒,也可以只受一条,其他做不到的先慢慢学,以后看自己的能力,再求受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何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