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菩萨苦谁知道(你知不知道菩萨心里有多难过)

本篇目录: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我们在这个宇宙当中并非孤苦伶仃。同样的,佛菩萨也确实存在,并且对待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我们的痛苦,佛菩萨也能感受到。

佛菩萨知道你很孤独。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只要是凡夫众生,都有着种种烦恼和困惑,当我们觉得经历苦难人生的时候,不要感到孤独无援,因为,我们的痛苦,佛菩萨都知道。

菩萨苦谁知道(你知不知道菩萨心里有多难过)-图1

所以佛陀说人人皆具佛性,每个人都能解脱,只是被自己的欲望、怨恨、愚痴,也就是贪嗔痴给蒙蔽了。只要通过训练,把这些去除掉,每个人的佛性就能显现,就能体验到正等正觉。

观音菩萨如此受人爱戴,她成正果之前经历哪些事?

1、而在香山大妙善听了这事,自愿的割下一支手和一支眼睛。楚庄王很感动。最好病好了。国王和皇后都感到后悔。这件事感动上天,上天于是赐给了她一千手,后来她修成正果。所以便成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菩萨。

2、(1)菩萨的父亲是转轮王,当时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进入佛教修行,最终三人都是修成了正果,得道成仙。

3、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证果利他得名。

菩萨苦谁知道(你知不知道菩萨心里有多难过)-图2

4、佛门慈悲绝无此事,纯属个人编造,罪过罪过!还有佛菩萨帮孙悟空降妖,绝无此事。佛菩萨是以佛法化解众生心中无明业障执着,化解已,自然归顺,弃下恶业。根本没有杀害之事。要是不能化解,是因缘未熟,无有强求。

5、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士,周游法界,常以种种善巧和方便度化众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现之而为说法,即是三十二应,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

有谁知道这个问题?菩萨到底辛不辛苦?不是说菩萨内触妙乐吗?但是他(她...

凡夫意生身不能身外化身,以一变多;但菩萨的意生身就可以如此变化;所谓:「一身入定多身起」,即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有称醍醐灌顶、甘露等。凡人没有的。佛学上据 称是菩萨境界。 打坐进入初禅时:会感觉到”触“的快乐,也就是 身心内外感受到很舒服,就有一点点内触妙乐的 意思了。

菩萨苦谁知道(你知不知道菩萨心里有多难过)-图3

内触妙乐是佛学中的一种境界。指身心达到一种常人没有的空灵境界,自发的产生了内在愉悦。古人有称醍醐灌顶、甘露等。凡人没有的。佛学上据称是菩萨境界。

触摸内心的极乐是佛教中的一种境界。是指身心达到一种常人没有的空灵状态,自发产生内心的愉悦。古人称之为醍醐灌顶、甘露等。没有凡人。佛教据说是菩萨的境界。

经文中菩萨“救疗三苦”,“三苦”是指什么?

三苦即是苦苦、坏苦、行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比如肚子饿时,想吃馒头,但等馒头一个一个地吃下去後,原先乐的事情,却慢慢变成了苦因;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意思是说修佛的人,要知恩报恩,多做善事。向上要报四恩,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向下要济三苦,即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乐境坏时所生之苦、为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

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观音救八难都有哪些八难,能说得详细些更好。谢谢!

1、常诵《普门品》可救三灾八难,三灾指水灾、火灾、风灾。八难指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病难、人难、非人难、毒虫难。普门品的功德利益,可分为三点来解释:知普济沉沦,普济沉沦就是普遍救济沉沦的众生。

2、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是第一难:金蝉遭贬;第二难:出胎几杀;第三难:满月抛江;第四难:寻亲报冤;第五难:出城逢虎;第六难:落坑折从;第七难:双叉岭上;第八难:两界山头;第九难:陡涧换马;第十难:夜被火烧等。

3、救八难度母 “八难”具体内容如下:在地狱道难:地狱意指人的心灵苦恼。由无明而生三毒、五逆十恶;甚且谤法破戒。身行凶横非理,泯灭正心,恶心沉迷疑暗,造诸无量无边罪。

4、她能救八种苦难,如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又称为“救八难度母”。同时,还能把称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的“疑”转成究竟圆满的智慧,有护持妇女幼儿的功德。

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1723109 楼主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提相同的问题,这样回答不能集中,不方便您的采纳。在楼主的这个提问里,我已经回答过了,这里不多说了。再给楼主一张图吧。

谁知道‘菩萨心苦,因众生苦’这段话的出处?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出自印光法师的《印光法师》。原句: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忌惮。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这句话出自印光法师所著的《印光法师》,主要说明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

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法师在《增广文钞卷》中这样写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害怕遭受恶果,因此在因地行持时就预先就断除了恶因,待到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才行 而佛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念佛的人,是后人的偈子。

甚至地藏菩萨的名字,即使不是佛门弟子的教外人,也大都是知道的,因为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力太伟大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你知不知道菩萨心里有多难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