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入菩萨行论辅导(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

本篇目录:

《入菩萨行论》摘要(三、嗔恨心)

1、如果怀有炙热的嗔恨心,那么就会心烦意乱,不可能处于平静的心态中,这样一来想获得安乐也非常困难,以至于烦躁不安夜不成眠。假如心里燃烧着嗔恨的火焰就像身处火坑中一样,一刹那的快乐也是没有的。

2、通过分析我们应该知道,嗔恨完全是因缘所生,当我们遇到人非人,鬼神,病魔的戏弄作害,制造违缘,以及亲朋好友的无因诽谤,抢夺财产。

入菩萨行论辅导(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图1

3、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4、倘若嗔恨他们就像烧伤者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不应理。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02课-01

在一起学习更加容易有布施的机会;或者是守持戒律、守持菩萨戒的机会;凡夫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冲突,还有修安忍的机会。

有一种说法是,在寂天菩萨诵完《入行论》之后,当时出现了三个版本:有些班智达通过不忘智,记下了七百颂,有些记下了一千多颂,还有些记下的是一千颂。后来他们去问寂天菩萨哪一个可靠,寂天菩萨说一千颂的可靠。

入菩萨行论辅导(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图2

中国清朝第一代的顺治皇帝,对佛法很有研究,他羡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经做了一首耐人寻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

你看看他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吉祥云比丘,吉祥云修什么?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你看,第一个善知识,我们常讲先入为主,那就是善财童子主修的法门。

入菩萨行论的内容介绍

1、《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佛教前弘期,曾由印度一切智天同西藏吉祥积,依据迦湿弥罗国本,在大约公元750~850年间译成藏文。后弘期初(980~1015)起, 印度法祥贤同西藏宝贤又重译和校改。

2、你好,同修,《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

入菩萨行论辅导(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图3

3、入菩萨型论 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 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4、在汉文译典中,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翻译,名为《菩提行经》共四卷,八品,七百八十六颂,较藏文本缺两品,少一百二十七颂零三句,文义也有出入。本文据藏文颂本略作介绍。

5、) 菩提:正觉 2) 萨埵:菩萨 3) 渣呀:行,行为 4) 阿巴达绕:入,趋入 入就是加入、趋入的意思,通过学习本论,我们可以趋入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六波罗密多的愿行当中,所以叫做《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摘要(四、嗔心断因之过患)

1、如果全力以赴的摧毁嗔恨,此人无论今生还是来世,都会享受快乐,这就是修安忍的功德,大家不要看得非常简单,相续中的烦恼要彻底断掉的话,必须一步一步来,通过长期的闻思与修行相结合,才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彻底调整。

2、如果怀有炙热的嗔恨心,那么就会心烦意乱,不可能处于平静的心态中,这样一来想获得安乐也非常困难,以至于烦躁不安夜不成眠。假如心里燃烧着嗔恨的火焰就像身处火坑中一样,一刹那的快乐也是没有的。

3、【闻思修】要能持诵明理很重要,所以推荐学习《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其中教授了很多断除嗔心的窍诀。【嗔心的过患】《入行论》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4、对于嗔心,《入菩萨行论》专门有一品用来对治它。

5、认识到嗔心的因是不乐时食之后,为了防止嗔心敌人的继续壮大,应想方设法去消灭它。为了消除嗔恨心,首先要断除他的不乐意食物,原因是这个敌人除了加害我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04课-02

有一种说法是,在寂天菩萨诵完《入行论》之后,当时出现了三个版本:有些班智达通过不忘智,记下了七百颂,有些记下了一千多颂,还有些记下的是一千颂。后来他们去问寂天菩萨哪一个可靠,寂天菩萨说一千颂的可靠。

在一起学习更加容易有布施的机会;或者是守持戒律、守持菩萨戒的机会;凡夫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冲突,还有修安忍的机会。

中国清朝第一代的顺治皇帝,对佛法很有研究,他羡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经做了一首耐人寻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

佛与大菩萨,他们不会变的,他不叫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

《入菩萨行论》生西法师笔录*第04课-03

1、有一种说法是,在寂天菩萨诵完《入行论》之后,当时出现了三个版本:有些班智达通过不忘智,记下了七百颂,有些记下了一千多颂,还有些记下的是一千颂。后来他们去问寂天菩萨哪一个可靠,寂天菩萨说一千颂的可靠。

2、达到天人合一,内外身心充分融洽,精气神相互转化,从而生发出大无外、小无内的混元(阴阳环抱的太极)现象,这样全身的精力和物质力量逐渐凝结聚集就出现舍利子。

3、我的乐园作文(一):我有一个乐园,它并不像城市那样繁华,更不像皇宫那样富丽堂皇,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卧室。

4、在一起学习更加容易有布施的机会;或者是守持戒律、守持菩萨戒的机会;凡夫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冲突,还有修安忍的机会。

5、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懂得佛法的人,虽然做了皇帝,也会在寻求研究人生的问题;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是在糊涂中过生活,糊里糊涂的来,糊里糊涂的去,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入菩萨行论的重要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