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梁武帝舍身佛寺)

本篇目录:

梁武帝萧衍:身为一国之主,却多次舍身走进庙宇

不愿当帝王却想当和尚,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但历史上的确就是有这么一位皇帝,脱下龙袍,换上僧袍,走下殿堂,走进庙宇,身为一国之主,先后几次舍身佛寺为奴,再由臣僚用高价“赎”出,这个人就是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皈依佛门后,曾屡次舍身佛寺,这在佛教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其舍身佛寺的次数,说法不一。佛教史上一般说是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其依据是《梁书。武帝纪》,而《南史》的记载,则是四次。

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梁武帝舍身佛寺)-图1

身为一国之君的梁武帝之所以多次走进庙宇是因为他非常笃信佛教。就梁武帝萧衍的出身来说,他所在的兰陵萧氏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显赫的一个家族。拥有这般出身的萧衍很顺利地便进入到官场之中,彼时的朝堂为南齐。

梁武帝萧衍应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皇帝菩萨,他的虔诚并未给其带来好运,公元548年,叛将侯景发动兵变,将其囚禁,次年便悲惨地死去了。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

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 梁武帝 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

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梁武帝舍身佛寺)-图2

梁武帝“舍身入寺”是怎么回事

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按照佛教的说法,舍身有两种做法,一是舍资财,即把个人所有的身资服用无偿交给寺院;二是舍自身,即自愿人寺院为僧众执役。从史料记载看,梁武帝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奴”。

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公元527年,萧衍亲自赶赴同泰寺,正儿八经地当了三天“住持和尚”。那座同泰寺,也就是现在南京的鸡鸣寺,萧衍跑来舍身的时候,这座寺院正在建设中。有人说,他舍身当和尚,就是为了给同泰寺募集善款。

梁武帝三次舍身寺院(梁武帝舍身佛寺)-图3

梁朝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代帝王,最后为何会饿死宫中?

作为南梁开国皇帝的梁武帝最后之所以会落得活活被饿死的结局是因为他在位后期疏于政务,从而引发了侯景之乱,而他则因这起动乱而失去大权。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当时身为一国之主他根本就不想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才会让国家的整个秩序变得紊乱起来。第1个原因就是梁武帝的赏罚让大臣们不满意。

负责伺候他的宫人也十分不上心,即便听见他的呼唤也不理会,最后萧衍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了。

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的经过,

梁武帝皈依佛门后,曾屡次舍身佛寺,这在佛教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其舍身佛寺的次数,说法不一。佛教史上一般说是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其依据是《梁书。武帝纪》,而《南史》的记载,则是四次。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

不愿当帝王却想当和尚,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但历史上的确就是有这么一位皇帝,脱下龙袍,换上僧袍,走下殿堂,走进庙宇,身为一国之主,先后几次舍身佛寺为奴,再由臣僚用高价“赎”出,这个人就是梁武帝萧衍。

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现国皇帝舍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皇帝赎身的热闹场面。自卖出家的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南朝著名的梁武帝。

南北朝时,佛教大盛,南朝 梁武帝 萧衍是位吃斋信佛、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所谓舍身,一是舍资财,即把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武帝舍身佛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