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寺官方网

南怀瑾先生学佛修行答问(南怀瑾的佛学修为)

本篇目录:

南怀瑾:儒道佛都可以修行

1、“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入道了。但是,即使得了灌顶,也没什么了不起。达摩祖师有一段话很重要:“诸佛无上妙道”,佛法是无上的大法,“旷劫精勤”,不是这一生修的,多生多世累积起来的功德。

2、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善护念”这三个字出自《金刚经》,意为“好好地照应你的心念”。佛学中,一呼一吸之间称为“念”。

南怀瑾先生学佛修行答问(南怀瑾的佛学修为)-图1

3、南怀瑾对儒释道三家的总结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4、南怀瑾对儒释道三家的总结是:儒家的精神是以入世的姿态出世;释家的精神是以出世的姿态入世;道家的精神是以入世的姿态出世,以出世的姿态入世。

5、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南师留给世人的立身修行的醒世恒言。

6、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不住一切处心,并且积极的行善,能为他人着想。佛心就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最终要归于生活。只有把佛的理念种在心里、才能真正得佛心。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

南怀瑾先生学佛修行答问(南怀瑾的佛学修为)-图2

南怀瑾:常有人问修行为什么没有进步,原因在哪里

天下一切众生没有不自私的,所以永远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只求利益一切众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萨,做到“饶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饶益有情戒更是难办,实际上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非发愿饶益一切有情不可。

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十六特胜”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点你们千万注意,“十六特胜”都要背得来,十六个专案叫特胜,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

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一上座,都想空,空什么呢?你自以为这一下很好,空空洞洞的,其实,那正是“意”啊!是第六意识的境界。

那么,当这样非常清净,没有杂念、妄想,许多人认为这个就是悟,其实这是意识偶然清明的现量呈现,当然是很好的境界,如果认为这样就是明心见性,那是大错特错。

南怀瑾先生学佛修行答问(南怀瑾的佛学修为)-图3

南怀瑾老师讲:学佛为什么不生知见法相

1、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

2、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3、六祖说他讲的是最上乘法,而神秀是大乘法,而最上乘的离世间法(无为法,超十法界)只是理悟,不是实证,无为之理也就成了有为,所以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4、因此,“不生法相”所强调的是修行之人心中不再生出“法相”,其实不是不生,而是不住,不住于“法相”,也就是不住于所见所感所知的万物。

5、性空的道理一搞迷糊,学佛落入错误的知见,那是一个断灭见的空,把空当成什么都没有,那是邪见。空是一个境界,心性之学,般若,在金刚经中只用一个心,就代表了一切。唯识宗法相宗把这个心分析来讲,变成八个识,叫做八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怀瑾的佛学修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